國外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運作模式的啟示
發布時間:2013-10-28 14:40 點擊率:1433
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發展因國家不同而不同。歐美地區法定檢驗由客戶自由選擇政府或標準組織授權的本國(地區)檢驗機構。澳洲、東南亞、南美和非洲國家和地區允許并授權外國機構開展法定檢驗。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只授權政府所屬技術機構或特定民間團體開展法定檢驗,不允許外國機構在本國開展法定檢驗。 歐美檢驗機構在市場競爭與盈利的雙重壓力驅使下,加快向集團化發展。目前,歐美及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檢驗市場被來自歐美的少數幾個檢驗集團瓜分。 通過在歐美與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交流,筆者了解到,其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一是上市股份公司與法人控股公司。如:法國必維檢驗集團(BV)、瑞士“通用公證行”(SGS)、美國哈特佛德鍋爐檢驗與保險公司(現HSB集團)。BV成立于1828年,在140個國家和地區有1330個辦事處和實驗室,年收入39億歐元。HSB成立于1866年,在承壓設備監檢方面,占全美50%左右市場份額。二是基金會擁有機構。英國勞氏集團(LR)、挪威船級社(DNV)是由基金會擁有的檢驗集團,由來自相關利益方代表組成的理事會管理。三是公益性社團組織。由政府授權的非營利社團開展檢驗在加拿大很普遍。如安大略省技術安全與標準權威機構(TSSA)、阿爾伯塔省鍋爐安全協會、電梯與游樂設施安全協會。這些機構都是上世紀90年代政府將其機構、人員和業務整建制劃出,吸納工商業界共同管理的社團法人。如TSSA被議會授權管理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負責安全監察與檢驗,每年向政府、議會提交年度報告。TSSA可自行確定收費標準,但須經理事會同意。 可以說,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集團化、安全管理社會化是歐美國家和地區的成熟模式,這對我國特種設備檢驗管理體制和檢驗機構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目前,在我國推行復雜和高風險法定檢驗業務重組,組建企業化的大型檢驗集團,非常有利于優化配置資源,提高特種設備安全保障水平和效率,增強我國檢驗機構在國內和全球范圍內競爭力。 |